当女性在读言情小说时,她们读的是什么?

当女性在读言情小说时,她们读的是什么?

我接触网文言情小说算是比较晚的,大概是25岁之后。曾经,我一直很不屑去接触这类小说,因为觉得它们低俗、没有营养。但是,所幸,我阅读的小说起点也比较高,刚开始看的就是顾漫《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骄阳似我》,以及桐华的《散落星河的记忆》。

无论是顾漫的轻松言情小甜文,还是桐华披着科幻外衣的天花板级别超级虐文,对当时的我来说,都是非常新奇的阅读体验。看惯了语言结构严谨的通俗文学,我很惊讶于竟然有小说可以用这么轻松和日常化的语言来写,而且写得还挺好看。

再后来,又接触到一些新媒体向的言情小说,就是类似霸道总裁、先婚后爱这类。结果更加不得了,一不小心看了个开头,简直停不下来,甚至还花钱看了付费章节。当时我就非常疑惑,这种文怎么看起来像毒品一样?自己也挺羞耻的,我怎么可以着这些低俗文学的毒?

再后来以学习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小说,我反而发现,这类言情小说看似没有营养的电子榨菜,但是你又不得不佩服作者操纵人心的力量。这种让你欲罢不能最终为它买单的能力,真的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做到。

因为现在自己也有在写小说,因此对于这类受众群体的阅读心理,我也是很好奇。到底为什么这些女性读者会沉浸在这些虚构的浪漫中?言情小说控制人心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因此,我读了由美国文学博士珍妮斯·A.拉德威写的《阅读浪漫小说》一书。书中提到的浪漫小说,可以理解成我们平日所说的网文言情小说。

这本书的作者之所以写这本书,也是为了了解这一群体阅读浪漫小说的原因。不过,由于此书的出版时间距离现在较为久远,而且本身就是基于一项研究所撰写的,因此这本书的语言学术性偏强,较为晦涩难懂。书中的研究样本在我看来,也是不够充分的,因此研究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不过,她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放到现在依旧具有参考价值。

1、女性为什么喜欢阅读言情小说?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女性之所以阅读言情小说,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替代性或补偿性阅读体验。

这是一种女性对于父权制度的无声反抗,是在寻求一种让她们充满希望、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替代性体验。

书中提到,照顾子女以及作为贤妻良母的职责让女性出现情感枯竭,所以她们通过阅读浪漫小说化解这一困境。

“所有畅销的浪漫小说都源于父权制文化未能满足其女性成员的需求。因此,浪漫小说的功能便总是一种乌托邦式的遂愿幻想,女性通过它,想象自己是幸福而乐足的。尽管如今言情小说的阅读群体年龄低至未成年、高至60岁老太太都有,但是寻求替代性的情感体验这一说法,我认为依然说得通。

网文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代入感强。曾经有人说过,阅读网文是一种接近游戏的体验,读者会把自己代入到书中人物去体验故事。可以理解成,这就是女性的电子游戏。

也正因为读者在阅读言情小说时,追求这种强代入感,因此现在的言情小说市场就出现了许多近乎苛刻的要求,例如双洁、大女主等。读者已经不再是在一个故事中体验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是想要寻找一个符合自己幻想中的乌托邦。也正因此,很多读者会因为一本书中一个本是微不足道但是不符合她的乌托邦要求的情节或设定,将这本书挂上耻辱柱,给其她读者避雷。

事实上,这本书并不是写得不好,而只是不符合她对于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

无论是在以前的强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下,还是现在女性意识逐渐崛起的时代,女性对于真挚的爱的需求依旧没有变化。

渴望爱、渴望被爱,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她们就会转而寻找别的途径,而言情小说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2、女性为什么喜欢看到言情小说中的暴力情节?这本书中提到,女性读者都很在乎男主对于女主的态度,她们渴望男主是一个尊重且体贴女主的角色。这一点也与当下读者对于故事男主的要求无异。

但有一个矛盾的点是,女性读者一方面希望书中男主能够对女主温柔以待,另一方面又沉迷于小说中的暴力情节。

当下非常流行的言情小说中,霸道总裁是经久不息的一种类别。而霸总文中,又常常伴随着暴力、强制等情节。甚至,出现这些情节的文数据会比其它更好。

这又是为什么呢?

《阅读浪漫小说》这本书也对这种现象做出了研究和解释——

“读者希望或甚至需要看到女性受到虐待,这标志了她们内心一种渴望的强烈程度。她们想要被告知,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理想的爱情仍有可能存在,而女性也终会得到男性的呵护和关心,纵然他表面上看起来粗暴而冷淡。”我也看过一个读者解释说为什么自己想要看这种畸形的爱,她说:也许就是想要感受一种“被坚定地选择”。

因为男主的这种暴力行为必须是基于男主对女主的爱这一前提。男主这种失控、暴力、强制都是源于女主的魅力,源于男主对女主的爱。以这种替代性情感体验的说法来解释,也许正是由于当今社会的爱情太过脆弱,因此读者会希望在书中看到这种被人坚定地选择的爱。尽管这种爱有点畸形和变态。

另一方面,因为现实生活中也无法完全避免遭遇到暴力,因此对于女性读者来说,这也是一种可行性方式的探索。书中对此也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浪漫小说中对于男性暴虐的强调或许是为了探究一个在现实世界中几乎已无可避免的事件的意义。浪漫小说中所流露出的厌女态度或许并不是因为女性读者认同它们,而是由于她们越来越想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事情。浪漫小说似乎也在探索,如果尝试着以某种形式的挑战来对抗日渐增强的暴力威胁结果会怎样?浪漫小说中的暴力或许也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无能为力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说,甚至我挺讨厌的一种虐文——死人文学,也许也是一种探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忽略、伤害,也许不少身处这一境遇的人曾想过一死了之。于是,她们就会在故事中探索,如果我死了会怎么样?那些伤害过我的人会因此后悔吗?

不过,尽管能理解阅读这类小说的心理,我依然觉得,作为创作者,不应该完全遵从下沉市场的喜好去创作小说。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女孩子跳江自杀,幸好被路人发现救了上来。但是,评论区几乎都在说:为什么要救她?既然她一心求死,将她救起来她也不会开心。看到之后,我感到挺震惊的。

发文的当天,胖猫事件刚好热度很高。我粗略了解了一下,感觉就是死人文学中的剧情。胖猫,从小被家人忽略、缺爱,因此遇到所谓的女朋友才会倾其所有。最终被伤害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件事之所以能够一下子冲上热搜,并不在于这个人做了什么,而是很多细节都能挑动起受众的情绪。有些手快的作者已经将这件事作为小说的原型了开始写文了……(估计5月的死人文学还能火一阵……

生命是很宝贵的,也许确实有人正在经历着非常难熬的时刻,但是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像一颗劲草一样的生命,在无论多难的生活中,都能坚强地活着,寻找生活的希望。而不是遭遇到挫折,就想着死去,将痛苦留给别人。

关键的是,活着的人是否真的会因为你的离开而痛苦呢?如果你在生时,他们都不关心你、不爱你,那大概率他们只会因为你的死而感到解脱。

如果这种死人文学确实是在探讨一种现实的可行性做法,我更希望看到不一样的选择。如果将自己的生命活得漂漂亮亮,给那些伤害你的人一记巴掌。(好像又变成了复仇文?……

3、大女主文崛起,真的是“爱女”的表现吗?近年来,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言情小说中的表现也非常明显,其中一点就是从“厌女”到“爱女”的表现。但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女”,我也不知道是我没搞懂,还是那些过于追求“爱女”的女性读者没有搞懂。

所谓“爱女”是什么呢?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大女主——女性独美,专注搞事业、不谈恋爱、不依靠男人。这么看着其实也还行,很符合现在独立事业女性的人设,但是读者过于苛刻,便变得有些矫枉过正。这些所谓的大女主文,就变得女主绝对不能有男人,甚至不能接受男人一丁点的帮助,一定要完全靠自己。

突然觉得,这算不算是另一个层面的虐待?

——为了突显女主的独立和强大,便让她独自承担一切。

虽然我对这类故事的兴趣不大,但是我不难理解这类读者的阅读心理。无可否认,当下女性的职业处境依旧困难。身边不少女性朋友,在找工作的时候,经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结婚了吗?(如果是单身?)计划什么时候结婚?(如果是已婚)近期是否有计划生小孩?(如果已经有小孩)是否有计划二胎?……

但是这些问题,男性应聘者基本不需要面对这些问题。仅仅是因为女性的身份是女性,就要把这些隐私问题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剥开。而且,无论你的回答是什么,在同等竞争力的情况下,企业应该也会更倾向录用男性。

我有朋友也是因此找工作找得心灰意冷,一直没有再去上班。

在长期的父权制文化背景下,无论是现实还是文学作品里,女性很经常被边缘化,而男性则被加上过多的光环。明明是女频小说,通常男主的魅力会盖过女主,女主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被男主喜欢。

说实在,女性读者已经对此感到厌烦了,包括我。

说到底,无论是“厌女”还是“爱女”,归根到底,都是女性读者在现实中的一种情感匮乏,想要通过文学作品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

写故事,本就是一个玩弄人心的技巧。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应该能针对读者的这种情感需求,创作一个美妙的乌托邦世界。但是,遗憾的是,网文的下沉市场影响,创作的风向真的像一阵风一样。创作者为了吃上一口饭,已经不再用心去钻研故事,而是一味地写套路、迎合市场受众。

当然,这无可厚非。毕竟,现在很多写作者来说,网文就是一份副业、一份工作。赚钱理所应当。但还是能希望看到更多真的有自己态度、有自己想法的作者和作品,真的就读者的情感需求,去创作成熟的做法,能够给予读者更多正能量的可行性探索。

毕竟,我们阅读故事,就是为了体验和现实不一样的世界。而创作者的职责,就是努力让自己世界变得美妙、好玩。

相关推荐